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农民生活 > 农民话题 > 移风易俗当有堵有疏 返回首页

移风易俗当有堵有疏

时间:2018-02-07 08:30来源: 中国农业新闻网作者:收藏

  田小典

  近日,河南省沈丘县卞路口乡高山店村马新银老人去世了。在当地,这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党员,他的一个儿子三个女儿都是村民眼中的“致富明星”。可老人的丧事却办得很俭朴:戴孝花不穿孝布,少行礼不磕头,不请喇叭响器,不烧纸罩子……

  在农村,办丧事很讲究,老百姓有句俗话,那就是“宁穷一年,不穷一天”。家中遇到了丧事,即便穷得“揭不开锅”,哪怕举债也要让老人走得风风光光,否则就感觉丢了“面子”。然而,这样一个有面子、不差钱的家庭,丧事却办得如此简朴,原因就在于当地采取有堵有疏的方式引导移风易俗。

  改变传统习俗,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老百姓自有一套处事原则,也有自己的担忧,觉得如果不能够让逝者风光大葬,便会被邻里戳脊梁骨,进而全家人都抬不起头来。如果一味强制移风易俗,一方面,在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这样做于法无据;另一方面,对于老百姓来讲,接受也较为困难,反而会产生逆反心理。

  “政府提倡、干部带头、民间主导”,这就是河南省沈丘县移风易俗的制胜法宝。通过政府引导,由党员干部带头引领潮流,再借助民间的力量,真正打好了堵疏结合的“组合拳”。为了让移风易俗取得实效,当地还成立了“移风易俗劝导队”、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组织“文明家庭”评选活动,同时,还让村里放广播,组织宣讲团。

  总结说来,移风易俗就该有堵有疏。堵的是党员干部的不良风气,疏的是老百姓的文明新风。一方面,给党员干部划出“硬杠杠”,督查、曝光、约谈齐上阵,让他们带头推行文明新风;另一方面,对老百姓的情绪进行疏通,以行政村为单位,成立红白理事会,多宣传,多引导,从而让老百姓自觉自愿地参与移风易俗行动。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