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小典
一些干部在谈及基层扶贫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时说:“在基层机关干部中,一个人有五六个扶贫手册,考核时以本子论英雄。”
所谓扶贫手册,是指专门用来记载贫困户基本情况和家庭扶贫基本信息的手册。扶贫手册本意是为了让扶贫更有策略,更有针对性,让扶贫工作更一目了然。然而,一些地方的扶贫手册却花样繁多,甚至已经成为扶贫干部的一项负担。
在贫困户眼中,最看重的是国家的扶贫政策,是实实在在的扶贫举措。他们更在乎的,是扶贫干部到底在这片土地上做了什么,而不是在自己的扶贫手册上记录了什么。
但是,一些地方围绕扶贫手册搞出了许多名堂:有的层层加码,红本、蓝本、黄本……五颜六色,名目繁多,干部群众填到手软;有的追求精致文本,明令本子内容不能涂改,填错一个字就得重新填写;有的直接把扶贫培训办成了填表培训,不讲政策,尽讲如何填表应对检查。
扶贫手册花样多,主要在于扶贫考核出现偏差。个别地方的考核标准不科学,过于注重表面功夫,过于注重手册上的数据。殊不知,手册万言不及百姓一语。当优化考核方法,少看一些手册,多走一些村落,促使脱贫攻坚脱虚向实,促使扶贫干部少填一些手册,多做一些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