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农民生活 > 农民话题 > 协同扶贫助力协同发展 返回首页

协同扶贫助力协同发展

时间:2018-05-10 08:44来源: 中国农业新闻网作者:佚名收藏

  协同扶贫助力协同发展

  欧阳双飞

  在距首都北京直线距离不超200公里的河北省存在着这样一块C字形区域:这里有些人的生活还停留在“走土路”“住危房”“少见青壮年和读书郎”的极端贫困状态;这里聚集着河北省10个深度贫困县、206个深度贫困村和100多万贫困群众;这里与北京唇齿相依,山水相连,一边是已经跨入世界一线城市行列的现代化北京,一边却是一家人找不出件新衣裳的愁苦和窘迫——这里就是环京津贫困带。

  就是这样一个与北京仅一界之分的区域,一方面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另一方面因为地理位置特殊担负着为首都保护水源和生态环境的神圣使命而被限制开发,各种因素导致发展乏力。当京津冀协同发展被确定为重大国家战略时,我们绝不允许在首都经济圈的发展范围内有深度贫困现象的存在的,绝不允许一方的富庶优越与另一方的愁苦窘迫并存,绝不允许“裘皮上的补丁”存在。打响环京津协同脱贫攻坚战,既是京津冀一体化和协同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

  协同扶贫需要协同规划。所谓“规划先行,谋定后动”,对环京津协同扶贫工作同样适用。作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中的重要成员,环京津贫困带自然应当纳入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中进行协同规划。协同规划首先要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和河北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为纲,在符合生态保护、产业发展方向的原则下制定出符合深度贫困地区特征的科学规划和布局;其次,作为首都上游水源的保护区和生态屏障,限制性开发政策固然需要坚守,但围绕限制开发区地带则可以发展养老、林业、观光农业、绿色有机蔬菜、宜居生活等产业,以便更积极地融入“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此外,对于交通设施匮乏、产业技术滞后等问题,各协同帮扶主体也应该做到规划协同,力争在构架全方位、立体式帮扶格局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制定一揽子针对性帮扶措施,确保各帮扶主体在协同规划下的精准施策和对症下药。

  协同规划需要协同发力。作为有机整体,环京津扶贫工作各方帮扶力量在做好协同规划时,还应当做到协同发力。环首都贫困带脱贫攻坚作为一个区域性和系统性工程,首要面临的是帮扶人员和组织力量的协同。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环京津扶贫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北京、天津等单位对口帮扶贫困地区的格局已经形成,被帮扶地区也应当建立起自身完备的对接和受援体系,从而实现帮扶人员和受援对象“户对户”、“人对人”、“项目对项目”的有效衔接和精准落地。其次,在资金和项目协同方面,对于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不具备产业发展条件的区域,在确定异地搬迁扶贫路径后,中央配套资金和各帮扶主体的财力支持也应当做到科学配比。第三,在协同发力时还需要保持各方力量横向与纵向之间的平衡,纵向方面要实现援助地区与受援地区之间就脱贫项目落地的精准对接,横向方面则需要实现援助单位之间资源和力量的协同。

  协同发力还需要找准抓手。对于环京津贫困带这样一个自然因素、区位因素和政策因素都具有极其特殊性的贫困地区,确定“农业特色产业扶贫”的脱贫路径是协同发力的关键抓手。作为环京津产业扶贫牵头单位,农业农村部在准确把握环京津贫困地区产业结构和自然条件后,综合协调各方资源大力实施包括“一村一品”项目在内的八大行动,助力环京津贫困地区的特色农业产业脱贫。应该注意的是,在农业特色产业扶贫的发展过程中,既要使每个村都有集挂职干部、技术专家、合作企业、帮扶营销商为一体的全链条式帮扶线;还应当关注特色脱贫产业市场价值的实现,积极组织农户与经销商之间的产销信息配对行动,加大农产品产销在线上和线下的多层次对接活动,成功打造脱贫特色产业的质量效应和品牌效应,确保特色产业成功发展的关键要点,确保贫困户产业脱贫之路越走越宽广。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