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农民生活 > 农民话题 > 扔了“客随主便”去调研 返回首页

扔了“客随主便”去调研

时间:2018-11-19 17:07来源: 中国农业新闻网作者:佚名收藏

  吴敏

  “客随主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但干部下乡村调研,却不能总是一句“客随主便”。干部下乡,不是去做客,是为了调查乡村工作***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以便及时解决。因此,干部下乡,就应该真心和农民打成一片,而不是把自己当客人。

  下乡村“客随主便”有一定的危害性。首先,“客随主便”容易被个别人的“障眼法”所迷惑。下乡干部想了解基层建设存在的问题,却被专门安排到各方面发展都比较好的村庄去;下乡干部要开座谈会,却来了一些善于琢磨领导意图、能说会道的人来报喜。如此这般的调查研究,只能看一些表面现象,听一些浮夸汇报。其次,“客随主便”易给乡村造成干扰。干部下乡调研本来是为了解决困难和问题的,如果做起了“客人”,就会给本来忙碌的乡村增添负担,农民需要热情接待,难免耽误农活或者厂里的工作。

  喜欢“客随主便”,问题一部分出自调研者自身。要么心懒身懒,下去时就没有想做什么事,只准备走走过场;要么喜欢迎来送往,你好我好大家好,不想多费心思寻访查找问题;要么顾及情面,不敢得罪人,所以不想较真。但是下乡村只有不当客人,不听摆布,求真务实,才能掌握调研的主动权,保证调研的真实度,增强调研的实效性。

  干部下乡,从一开始就要做足“功课”。下去之前,必须做好准备工作,周密计划,对要达到的目的心中有数;要坚持轻车简从,并且主动向基层乡村的同志说明自己的工作安排和组织纪律,少搞或者不搞层层陪同和群众迎送,不收受任何礼物和土特产品;调研过程中,既要看乡村安排的现场,也要看没有安排的地方,既听干部汇报,也与群众交流,既检查考核优秀的单位,也深入到发展落后、问题较多的地方,既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也要发现问题;调查后,还需认真总结研究,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干部下乡,一定要向“客随主便”说“不”,从改进作风入手,密切干群关系,真正为广大农民办实事办好事,让下乡村更有意义,更有收获。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