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丰都县包鸾镇红花坡村的的高山鱼池边坐满了垂钓的客人,除了一些老熟客,还有的是慕名从涪陵、长寿等周边区县赶来的。
“这里养殖的就是普通的鲢鱼、草鱼、鲤鱼、鲫鱼等,只是在喂养过程中坚持用牧草喂养,加上红花坡海拔高,气候凉爽,所以客人比较多。”鱼池的主人刘先华告诉笔者,2015年,他挖了这口16亩的鱼塘,投放了3万多尾鱼苗,差不多养了3年才开放垂钓,目前,最大的草鱼已长到5公斤左右。
刘先华说,如果只用饲料喂养,鱼确实长得更快更肥,但是如果长时间采用这种饲养方法,会影响鱼池的水质,鱼的肉质和口感也会越来越差。
所以,他一开始就抱定了用牧草养殖清水鱼的想法,在鱼池周边种了10来亩黑麦草和皇竹草,购置了割草和粉碎草料的设备,每天往鱼池里投放青绿饲料,力求养殖出高品质的鱼。
“用牧草养鱼,虽然要多耗费一些人力,鱼儿的生长周期比较长,但是鱼肉的品质好,价格高,效益也就上去了。”刘先华说,16亩的鱼池,每天大约需要投放粉碎后的草料700公斤。
表面上看,用牧草养鱼增加了种草的投入和人工成本,延长了鱼类的上市时间,降低了产量,但是,牧草的再生能力强,种一次可以割好几茬,这就能节约一大笔的饲料开支。加上吃牧草长大的鱼,肉质鲜嫩,口感好。“清水鱼”的招牌吸引了不少顾客,一些顾客钓鱼时也能现场看到鱼的喂养方式,一传十十传百,前来垂钓的顾客也越来越多。
刘先华说,过去,饲料喂养的鱼,每斤4元都不一定好卖,而用牧草养出的清水鱼,每斤可卖到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