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法制天地 > 农民信访 > 当前农村信访热点问题成因分析和应对措施 返回首页

当前农村信访热点问题成因分析和应对措施

时间:2013-10-28 10:02来源: 甘肃长安网作者:cym收藏
  有效解决农村信访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领导,创新举措,突出“五抓”保稳定1、抓舆论导向。大力宣传法制理念。一是对因工作不力,或因对信访工作不重视导致矛盾纠纷的干部,坚决严肃处理。二是热情接待群众,认真解决问题,对诉求不符合法律依据的,给予说明。
  2、抓苗头排查。切实做好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化解工作,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着力抓好超前排查,按照“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抓到底”的要求,逐一督办落实,实现由“救火”向“防火”转变。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准确掌握,超前处置。
  3、抓初访调处。由重点抓“三访”向抓初访,提高一次性办结率转变。对群众反映合理的问题,尽量一次性给予答复、办结;对一时办不到或不合理的要求,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的解释、说服工作,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提高一次性处理信访问题的成功率。同时,狠抓督查促调处,进一步强化信访案件的督查力度。对各级领导批示的案件,在督促承办单位抓紧办理的基础上,抓住案件反馈结果上报两个重点环节,确保案件查办时效和质量。
  4、抓依法治访。在加大信访问题处理力度的同时,坚持依法治访。组织党员领导、村组干部和群众代表集中学习《信访条例》、《关于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的意见》、《关于中央和国家机关定期组织干部下访的意见》、《关于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制度化的意见》等有关法规政策、文件精神,进行“一对一”说服教育等多种形式宣传活动,开展依法治访宣传教育。从建立和完善分流机制入手,加强与司法机关、行政执法部门的联系与合作,使信访问题得到依法分流,依法处理。
  5、抓为民解难。以民为本,从根源上减少矛盾,不论出台任何政策,制定任何措施,都以群众利益为准绳。以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为切入点,大力倡导干实事、干好事、干成事的工作作风,由领导干部带头,组织各村、各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二)完善机制,落实责任,健全“四制”促规范1、一岗双责制。全面实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制,既抓好分管工作,又抓好稳定工作。同时,按照“一岗双责”抓好“六个亲自”,即亲自部署矛盾排查调处工作,亲自批阅群众来信,亲自接待群众来访,亲自包案疑难杂症,亲自调查研究,亲自督促检查。实行党政领导集中接访制度,做到接访领导、范围、时间、地点、形式、程序和结案“七公开”,及时妥善解决疑难信访问题。
  2、双向责任追究制。对因解决问题不到位、排查矛盾不到位而引发矛盾的,对责任单位给予通报批评。
  3、排查调处责任制。把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纳入社会管理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开展情况和实际效果与责任人的政绩考核、奖惩等紧密挂钩。对工作得力、成绩显著的,作为年底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目标考核和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坚持行使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一票否决权,对有关领导追究相应的领导责任,并视情处理。
  4、干部下访制。坚持定期组织干部下访调处,在下访中及时了解社情民意,检查解决信访突出问题的情况,指导推动乡村组及时就地化解矛盾。实行包接访、包问题处理、包督查、包责任追究的责任制,将干部下访工作与实绩考核相挂钩,对下访接待受理的信访问题,从批办、协调、调度直到解决。
  (三)依法行政,筑牢防线,构建信访工作“三体系”
  1、构筑党政领导真情信访体系。事实证明,信访群众中的绝大部分人是因为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又没有得到及时解决,才进行信访。如果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主要领导都能以群众利益为重,将群众面临的问题解决于基层,信访问题就会逐渐减少,甚至是完全消失。只有各级党委、政府切实把信访工作放到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去认识、去落实;做到补台不拆台,多做化解的工作,多做和风细雨的工作,正确对待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对他们反映的问题认真加以解决,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投入真情地做好信访工作,上至领导班子成员,下至一般干部、职工,对群众的来信来访,要做到有感情,耐心细致地倾听他们的陈述,认真做好相关记录,及时向有关部门和领导反映,同时把群众的信访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转换立场,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给信访群众一个明确的负责任的解决方案。
  2、构筑规范的信访工作体系。一是要进一步改善接待环境,热情接待上访人员,依法解答信访人提出的问题,认真做好记录,及时予以研究解决,并做好反馈回访工作,使信访人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充分相信信访部门,从而自觉规范自己的信访行为。二是要切实改进机关作风,增强公仆意识,提高服务水平。依据《信访条例》规定,依法办理信访案件,及时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杜绝“推、拖、磨、卡、压”的做法,做到言而有信。党政领导和工作人员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定时定期进行下访,联合基层信访和调解机构,及时发现矛盾隐患,及时制定措施,尽快尽早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三是要切实形成部门联动机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涉及到多个部门的,要及时召开部门联席会议,统一认识,在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落实部门责任。下级无法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向上级报告,上级在接到报告或接到越级上访时,要主动与下级联系沟通,适时研究解决,不把矛盾压到基层。
  3、构筑村级预防工作体系。一是发挥好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的作用,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把素质高、能力强、办事公道的人充实到班子中,使群众反映的问题得到及时、公正、妥善的解决,筑牢基层信访防线。实践证明,凡是组织健全、班子团结、办事公开,能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的村,村班子就有凝聚力、号召力,就会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就很少有或没有群众上访。反之,村班子内部闹矛盾、议事不民主、财务不公开的村往往容易引起群众上访。二是建立健全党员联系户制度,充分发挥党员在农村的先锋模范作用和理论宣讲员作用,通过他们宣讲政策、法规,与群众进行真情沟通,及时掌握信访动态和矛盾萌芽,引导群众通过正常的渠道和方式,依法有序反映问题。三是积极探索总结基层调解组织的好做法、好经验。在深入提高现有村班子中治保和调解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充分发挥作用的基础上,注重加强对一些德高望众的老党员、老干部和老村民的教育引导力度,利用他们在群众中的威性,有效化解一些基层萌芽矛盾和纠纷,防止矛盾和纠纷升级。
  总之,化解农村信访矛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既要靠外部环境的改善,又要靠各级领导重视,使信访工作做到组织、制度、责任落实。通过实施“五抓四制三体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从而妥善化解群众矛盾纠纷,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