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才
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农产品,想必许多消费者脑海中都曾出现过这些念头:这些产农产品自何处,由谁产出,经谁销售,安不安全?如今,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农产品可追溯体系满足了消费者“饮食知源”的需求,让“买得明白、吃得放心”成为可能。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尽管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对于农产品质量追溯的认知度却不高。很多消费者不了解可追溯食品在质量上的优越性,是否贴有可追溯码并不构成他们是否决定购买的主要原因。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涉及到众多的主体,其中消费者是可追溯农产品的使用主体和消费主体,也是可追溯系统所提供的信息流的终端。消费者对农产品追溯体系了解程度的多少、对其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的态度和期望都会极大地影响消费者对可追溯农产品的需求、接受度和购买行为,进而影响到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的建立和推广。
那么,如何充分利用好消费端开展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一方面,政府和市场主体要在做好追溯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加强对农产品可追溯的宣传力度,广泛开展公益宣传,向公众普及农产品追溯系统的基本知识和重要意义,引导公众消费。另一方面,消费者也要积极树立农产品可追溯理念,养成主动扫码追溯的消费习惯,把自身对于可追溯产品的意见、需求以及期待反馈给有关主体,发现问题产品时依法索赔,从消费端倒逼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进而推动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的逐步完善。